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愛好 > 古玩收藏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操作方法

(01)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02)鬥彩折枝花紋淺杯鬥彩折枝花紋淺杯,明成化,高3.4cm,口徑7.4cm,足徑4.8cm。  杯敞口,淺弧腹,圈足。內底繪青花十字寶杵,交叉處書一梵文。十字寶杵圍以8個變形蓮瓣紋,蓮瓣內均書一梵文。外壁鬥彩繪折枝花4組。細沙底,無款識。外底釉及年款被後人磨去。  此杯屬成化窯新創的形制,造型和紋飾都很新穎。釉質瑩潤,突出青花和綠彩,色彩淡雅清新。此種杯除畫折枝花以外,還見有畫五供養者,均傳世不多。  明官窯瓷器以梵文爲飾始於永樂年間,宣德時亦有生產,但以成化時最盛,當爲宮廷祈佛所用。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鬥彩海水龍紋“天”字蓋罐,高13.3cm,口徑8.7cm,足徑11.2cm。  罐短直頸,豐肩,肩以下漸收斂,圈足,蓋平頂無紐。罐外施鬥彩紋飾:肩部及近足處飾仰覆蕉葉紋,腹部飾海水雙龍紋,蓋頂飾海水龍紋。  此器胎體細膩潔白,釉汁瑩潤平滑,紅、綠、黃諸彩搭配,諧調亮麗。罐蓋與罐體的色彩和紋樣有別,是清雍正時期所配。罐底青花楷書“天”字,故有“天”字罐之稱。鬥彩靈雲紋杯鬥彩靈雲紋杯,明成化,高4.4cm,口徑7.5cm,足徑3.5cm。  杯撇口,深腹,圈足。外壁通體鬥彩裝飾。腹部四面畫團形靈芝紋,周圍繪對稱的花草紋。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方欄。  此杯胎薄體輕,紋飾新穎別緻,構圖疏朗,以紅、黃、綠等釉上彩裝飾,色彩搭配協調。由於團形靈芝遠看似一團祥雲,故名“靈雲杯”。  清雍正時期景德鎮御窯廠曾仿製此杯,與真品畫風、紋飾、造型較爲相似,但畫工更加精細。鬥彩纏枝蓮紋罐鬥彩纏枝蓮紋罐,通高8.3cm,口徑4.3cm,足徑6.5cm。蓋口徑5.6cm。  罐直口,豐肩,圈足。口外有青花雙弦紋兩道,均填以黃彩。肩上以青花繪下覆蓮瓣紋一週。罐身以青花繪纏枝蓮花6朵,莖、葉爲綠色。脛部繪一週上仰蓮瓣紋,近足處有黃彩及青花弦紋各一道。足內青花楷書“天”字,俗稱“天字罐”。蓋平頂,中央青花繪圖案式團蓮一朵,上敷紅彩,外環以青花雙線,線內填黃彩,蓋邊飾青花捲枝紋一週,近口處亦繪青花雙線一道。  此罐造型端莊秀麗,色彩鮮豔柔和,是明成化時瓷器的典型器。鬥彩開光折枝蓮紋罐鬥彩開光折枝蓮紋罐,明成化,高12.6cm,口徑6.3cm,足徑6.5cm。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四面菱花形開光內繪折枝蓮花,以花葉和折枝蓮相隔。肩與近底處分別繪變形蓮瓣紋。圈足內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 “大明成化年制”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  此罐形體秀美,胎質潔白細膩,厚薄均勻,色彩豐富,以填彩爲主,點彩爲輔,紋飾描畫工整。此種成化鬥彩罐除了畫折枝蓮紋外,還見有畫菊蝶紋、寶相花紋者。  明成化鬥彩的造型皆小巧,無大器。從現有故宮博物院的藏品看,最高的瓶僅高19釐米,罐一般高8—19釐米。無論何種器,其器形都具有圓潤端莊、清雅雋秀的特色。鬥彩海水異獸紋罐鬥彩海水異獸紋罐,明成化,高11.8cm,口徑6.6cm,足徑8.8cm。  罐直口,短頸,豐肩,肩以下漸收,圈足。通體鬥彩裝飾。腹部繪四隻海獸及海水江崖、朵雲紋。肩與近底分別繪下覆、上仰蕉葉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天”字款。  此罐胎體輕薄,透光度強,從內壁可窺見外壁的紋飾。裝飾以紅彩和青花爲主色,黃彩和綠彩爲輔,明麗悅目。畫面海水洶涌,浪花飛濺,海獸形體由象頭、獅身組成,騰空而起,兇猛異常,體現出明代成化時期景德鎮御器廠制瓷工匠高超的繪畫技法。  此罐因外底書“天”字,俗稱“天字罐”,是成化鬥彩瓷中的名品。這種成化鬥彩天字罐一直珍藏於宮中,清雍正、乾隆時宮廷檔案中稱之爲“成窯五彩罐”或“成窯天字罐”。除海水異獸紋,有的天字罐以海馬紋、海水龍紋、纏枝蓮紋等做主題紋飾。鬥彩高士杯                                                                  鬥彩高士杯,高3.4cm,口徑5.9cm,足徑2.7cm。  杯敞口,口沿微撇,口下漸斂,淺圈足。足內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杯外壁繪兩組鬥彩紋飾,一爲“王羲之愛鵝”,一爲“俞伯牙攜琴訪友”,故有“高士杯”之稱。畫面中王羲之着紅衣,臨池俯視水中游鵝,身後一綠衣童子手捧書卷,四周環以垂柳、野花,彩雲輕飄。另一面俞伯牙服綠衣,頭扎雙髻,穩步前行,一紅衣書童抱琴相隨,四周松柏蒼翠,野菊叢簇。兩組畫面之設色以釉下青花、釉上紅彩及水綠爲主,略施黃、赭二彩,鮮麗明快。  此杯造型輕巧,畫面構圖虛實得當,主次分明。鬥彩嬰戲圖杯鬥彩嬰戲圖杯,高4.8cm,口徑6cm,足徑2.7cm。  杯深式,直口微敞,腹下漸收,圈足。杯裏口繪青花線紋一條,外部通景繪嬰戲圖:天空彩雲飄浮,一童雙手持線放風箏,另一童觀看,作歡舞狀,其餘三童持花爲戲,空地輔以葵樹、芭蕉、桂石、花草等紋飾。除青花外,還填以紅、綠、赭三彩,足內雙欄中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  鬥彩初創於明宣德年間,是一種以釉下青花勾線,再以釉上彩繪填彩的方法。鬥彩工藝至成化年間趨於成熟,燒製的鬥彩瓷也最爲精美,因使用的是國產平等青料,具有呈色穩定、色澤淡雅的特點,再加豔麗的釉上色彩,使其形成主次分明、交相輝映的藝術格調。《博物要覽》雲:“若宣窯五彩,深厚堆垛,成窯用色淺深,頗有畫意。”成化官窯製品常見高足杯、酒杯、盤、碗、罐等小型器物,造型玲瓏奇秀,胎體細潤,彩料精純,繪畫淡雅幽婉。此件鬥彩嬰戲圖杯即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杯造型輕盈秀雅,胎體潔白細膩,所繪嬰戲紋飾爲成化器中少見的題材,愈益珍貴。明嘉靖年間有此件器物的仿品鬥彩雞缸杯鬥彩雞缸杯,明成化,高3.4cm,口徑8.3cm,足徑4.3cm。  杯敞口微撇,口下漸斂,平底,臥足。杯體小巧,輪廓線柔韌,直中隱曲,曲中顯直,呈現出端莊婉麗、清雅雋秀的風韻。杯外壁飾子母雞兩羣,間以湖石、月季與幽蘭,一派初春景象。足底邊一週無釉。底心青花雙方欄內楷書“大明成化年制”雙行六字款。  此雞缸杯以新穎的造型、清新可人的裝飾、精緻的工藝而歷受讚賞,堪稱明成化鬥彩器之典型。其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白釉柔和瑩潤,表裏如一。杯壁飾圖與型體相配,疏朗而渾然有致。畫面設色有釉下青花及釉上鮮紅、葉綠、水綠、鵝黃、薑黃、黑等彩,運用了填彩、覆彩、染彩、點彩等技法,以青花勾線並平染湖石,以鮮紅覆花朵,水綠覆葉片,鵝黃、薑黃填塗小雞,又以紅彩點雞冠和羽翅,綠彩染坡地。施彩於濃淡之間,素雅、鮮麗兼而有之,收五代畫師黃荃花鳥畫的敷色之妙。整個畫面神采奕奕,盡寫生之趣。  此杯是明成化朝景德鎮御窯廠燒製的宮廷用器,明清文獻多有所載,頗爲名貴。明萬曆年間《神宗實錄》載“神宗時尚食,御前有成化彩雞缸杯一雙,值錢十萬”,由於雞缸杯的名貴,引來仿製不息。清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各代無不仿燒。康熙時仿品最佳,從造型到紋樣都貼近原作,鑑別時須從造型、胎釉、色彩及款識上仔細品察。鬥彩團蓮紋高足杯鬥彩團蓮紋高足杯,明成化,高7.2cm,口徑6.7cm,足徑3.4cm。  杯口微撇,深弧腹,瘦底,下承以中空高足。內、外近口沿處各有青花弦紋一道,近足處有青花弦紋兩道。杯外壁鬥彩裝飾,腹部均勻分佈團蓮紋四組,間以上下對稱的變形花葉紋。足內沿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橫排款。  此杯紋飾採用勾勒平塗施彩,色彩均勻,微微凸起,富有寫實感,時代特徵鮮明。故宮博物院珍藏數件成化鬥彩高足杯,製作皆秀美,圖案新穎,除了畫團蓮紋以外,尚見有畫纏枝蓮、花鳥紋者。  明成化鬥彩的胎質潔白細膩,薄輕透體。其釉色乳白柔和,更能襯托出鬥彩的鮮麗清雅。它的色彩豐富,青花呈色幽倩淡雅並有透明感,釉上彩色則有紅、黃、綠、紫四大類十幾種,彩色配製靈活自如。據歷史文獻記載,鬥彩始於明宣德,但實物罕見。成化時期的鬥彩最受推崇,明清文獻中也稱之爲"成窯五彩"或 "青花間裝五色"。傳世成化鬥彩瓷器圖案繪畫簡練,內容主要是花鳥、人物。它的做法是先用青花在白色瓷胎上勾勒出所繪圖案的輪廓線,罩釉高溫燒成後,再在釉上按圖案的不同部位,根據所需填人不同的彩色,一般是3至5種,最後人彩爐低溫燒成。按照專家陳萬里先生的意見,成化鬥彩又可以分爲點彩、覆彩、染彩、填彩等幾種。成化鬥彩除個別的大碗外,多數造型小巧別緻,有盅式杯、雞缸杯、小把杯等。還有一種繪有海馬或團花的蓋罐,底有一"青花"字。清朝鬥彩瓷器的產量要大於明朝成化時期。康熙、雍正、乾隆官窯也有不少精品堪與成化鬥彩媲美,而且出現了較大的器型。總的來看,清朝盛世的鬥彩瓷器大多數繪畫精工,改變了成彩 "葉無反側"、"四季單衣" 的弱點,圖案性更強,但也失去了成彩清秀飄逸的風采。康、雍、乾官窯都有一些仿成化鬥彩產品,特別是雍正時期己能有把握地仿燒出成化鬥彩,但這些仿品大都署本朝年款或不落款,只有少數寄託成化款。對這些器物要從胎、釉、彩繪等兒個方面仔細辨別。另外雍正時期還燒成了粉彩鬥彩,使鬥彩瓷器更加華貴。乾隆以後,鬥彩仍在生產,圖案內容多爲花草,且多團花,延續了清朝盛世時期的風格,但筆法日漸草率。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2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3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4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5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6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7張
明成化鬥彩瓷器的典型器和鑑定特徵 第8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