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學習交流

看了一個老師講如何跟孩子溝通的視頻,我發現一個嚴重問題

簡要回答

在網上瞎逛,然後看到一個老師講如何跟孩子溝通。這個老師分享說溝通有3個要素:內容,語氣,動作。然後這3者中,按重要性排比,語氣>動作>內容。這其實很好理解,語氣、動作其實反映的是情緒,而要跟孩子溝通,首先要溝通情緒,所以溝通時語氣>動作>內容,然後老師分享了一些如何控制自己語氣、動作、內容的方法技巧。內容很乾貨,聽起來也很有道理。但我想說,老師雖然說的都對,但是卻沒有意義,因爲按照這個老師的做法,哪怕父母學到再好,也無法做到很好的溝通。說得不好聽,就是在說正確的廢話。

正確但無效的廢話
什麼是正確的廢話呢?舉個簡單例子,你就明白了。
比如說,你要減肥,然後一個人告訴你,你要管住嘴邁開腿,只要做到就能把體重減下來。
那這個人說得對嗎?肯定很對,一點毛病都沒有,但是他說得這話卻沒有任何作用,難道你不知道自己應該要管住嘴邁開腿嗎?但問題是你做不到,這纔是問題的關鍵。
對於這個老師說得這個溝通的技巧,難道父母不懂嗎?他說得要注意語氣、動作等,不就是我們常說的先溝通情緒,然後再溝通內容嗎?儘管你知道,但你能做得到嗎?
顯然大多數人即使知道這個道理,也做不到。
那爲什麼做不到呢?因爲所謂的這些方法技巧並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或者說這老師沒有把關鍵說出來。當然,這個老師可能自己也沒意識到,那他自然也無法跟大家分享
什麼關鍵呢?很簡單,就是所謂的語氣、動作只是外在的行爲的表現,只有把內在改變了,外在的行爲纔會發生改變。
就比如說你總是說孩子膽小,鼓勵他要勇敢,但孩子爲什麼不勇敢?是他不想嗎?不是,是因爲孩子內在自我價值偏低,他覺得自己不行,所以纔在外在表現上表現得很膽小。
這纔是問題的關鍵,人的內在決定了外在的表現,如果不改變外在,只想單純的改變外在表現,這是不現實的,因爲只要內在不變,我們最終還是會基於本能的順應內在,就會自然而然地做出相應的表現。
那什麼決定了人的語氣、動作呢?很簡單,就是父母能否接納孩子。

看了一個老師講如何跟孩子溝通的視頻,我發現一個嚴重問題

能否接納孩子影響了父母的表現
我們說了,我們會表現出什麼樣的語氣、動作,並不是受理智控制的,而是受內在本能控制的。當然,你可以用理智強制自己表現出某種語氣、動作,但是這種理智能持續多久呢?顯然最終離職還是會敗給本能,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原有本能上。
建立在你的本能基礎上,你會自然而然的表現出相應的語氣、動作。這就好比你愛一個人,語氣、動作、眼神等各個方面都會自然而然的有相應的表現,而這些外在表現是你很難透過刻意的控制做出來的。
而什麼決定了父母面對孩子時會做出什麼樣的語氣動作呢?就是父母內心能否接納孩子。
如果父母不接納孩子,排斥孩子,認爲孩子存在很多問題,那父母在面對孩子時,就自然而然的會挑孩子毛病,就會批評指責孩子,要求孩子改正。這時你的語氣、動作是不是就自然而然的會採用一種否定孩子、糾正孩子的語氣動作?
但是如果父母能接納孩子,那相應的語氣、動作也就自然而然的會發生改變。當父母接納孩子之後,父母就不會認爲孩子有問題,就會認爲自己的孩子是最棒最優秀的,這時候父母自然就會更愛孩子。你孩子在你眼裏都是最棒最優秀了,你說你能不愛嗎?基於這樣的心態,哪怕孩子的缺點問題,在你眼裏也都是優點。用俗話說,就是“情人眼裏出西施”。
想一想,是不是這樣?
大學時,當你從內心接納自己的室友時,哪怕他優缺點,你也會包容他的缺點,會安慰自己“誰沒有缺點”呢?相應的語氣動作都是接納的,那對方也會感受到你對他的接納、包容,因此你們的關係就會很好。
但是如果你內心不接納自己的室友,哪怕他做得再好,在你眼裏也到處充滿問題。因此你的語氣動作也會做出相應的表現,這時你連看他都不想看他,而你的室友也會感到你對他的排斥,他也不會喜歡你。
所以說,語氣、動作只是一種外在表現,它們是建立在我們內心接納還是排斥的態度上。
所以,哪怕這個老師說得再對、再有道理,但是隻要內心對孩子的不接納態度沒有改變,那語氣、行爲這種外在行爲就很難做出改變。那這時父母學到這些技巧就沒有任何意義,因爲你用不出來,那這些技巧有什麼用呢?
相反,如果我們的內心態度做出了改變,你也不用學習什麼控制語氣、動作的技巧,因爲順應你的接納本能,你的外在語氣、動作就自然而然的會做出相應改變。
至於如何做到真正的接納孩子,大家可以去學習我的《肯定式教養》理念,在第110章《做不到無條件地接納孩子,那你學再多的教育技巧也白費》中我有專門的分享。
就像110章題目所說的那樣,只要你做不到無條件接納,你的內在本能不發生改變,那你學習再多的技巧方法也沒用,因爲你最終還要順應自己的本能,是不可能靠理智強制自己採用那些與本能不符的技巧方法的。

看了一個老師講如何跟孩子溝通的視頻,我發現一個嚴重問題 第2張
標籤:視頻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