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親子

爲什麼說“獎勵式育兒”要不得 德西效應揭祕 內驅力消失的關鍵

親子8.94K

簡要回答

德西效應的揭示告訴我們,外部獎勵可能會在孩子的成長中產生負面影響。一位朋友的孩子因爲不太熱衷於學習而爲人所知。爲了鼓勵孩子提高成績,這位朋友與孩子達成了一份協議,規定如果孩子下次考試能夠得到60分,將獎勵20元;如果能夠考到70分,將獎勵50元。起初,這個方法似乎是奏效的,孩子的成績有所提升。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朋友發現孩子的積極性逐漸減退。詢問之下,才得知孩子認爲要提高分數太難,希望媽媽把獎勵提高到100元。這位朋友這才意識到,孩子並沒有真正喜歡學習,他們只是爲了外部獎勵而努力。這種現象被心理學家稱爲“德西效應”。獎勵式的育兒方法失敗往往是因爲德西效應的影響。爲什麼“越獎勵孩子越難管”?德西效應揭示了其背後的真相。心理學家Edward Deci透過多組實驗比較後提出了德西效應。他認爲父母對孩子的獎勵不應該無限制,而應該有一個限度,這個限度就是孩子最初的興趣。他認爲,孩子內在的動機在起初應該是主導的,外部獎勵不能取代這種內在的動機。父母應該從孩子內心的興趣出發,幫助孩子建立內在的動力。否則,孩子會被外在的獎勵誤導,以爲學習和獎勵之間有直接的關聯。孩子的學習動力往往只是爲了獎勵而做出的“虛假反應”。這種現象不僅僅存在於學習中,生活中也有很多類似的例子。爲了引導孩子朝着設定的方向發展,父母常常使用外部獎勵。雖然這種方法並沒有錯,但許多家長卻在設定獎勵時過於頻繁,導致孩子的興趣逐漸被外部獎勵取代。

一、這種循環常常是這樣的:
希望孩子完成某事——設定過多的獎勵——孩子在獎勵下有所進步,將獎勵與努力聯繫起來——獎勵消失或不再滿足,孩子的動力也隨之減退。
德西效應將這種現象稱爲外部獎勵對內在驅動力的“掩蓋效應”:外部獎勵的驅動效果更加顯著,本來應該對事物本身充滿興趣的孩子開始與外部獎勵建立聯繫。
當這種情況出現在學習上時,德西效應表現爲孩子的努力不是爲了獲得好成績,而是爲了獲得獎勵。

爲什麼說“獎勵式育兒”要不得 德西效應揭祕 內驅力消失的關鍵

二、這就導致以下情景:
孩子期待獎勵,父母期待結果。
父母和孩子的期望不一致,自然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
德西效應的揭示告訴我們,外部獎勵可能在孩子成長中埋下隱患。過度的獎勵會讓孩子對外部獎勵產生額外的依賴。
對孩子而言,他們很難區分“爲了獎勵而學習”和“爲了自己而學習”的區別。在與看似遙不可及的成長和學習相比,直觀的獎勵顯然更能吸引他們的注意。
這使得孩子很容易產生對獎勵的依賴:只有在有獎勵或獎勵足夠優厚時才願意學習,否則不學習。
因此,家長在運用獎勵時,必須設定合理的範圍,而不是讓孩子過於依賴獎勵。
此外,過多的外部獎勵會讓孩子的注意力過於關注物質獎勵,而不是行爲本身。當父母頻繁地用物質獎勵來刺激孩子時,孩子可能會將自己的行爲與獎勵聯繫起來,而忽略了行爲的本身。
如果孩子在學習之前首要考慮的是獎勵是否豐厚,而不是行爲本身,他們可能在未來面對挫折時會無所適從。
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和外部獎勵之間的影響就像是一對天平的兩端。爲了防止“德西效應”的影響,家長需要在天平的一端注入更多的內在驅動力。

爲什麼說“獎勵式育兒”要不得 德西效應揭祕 內驅力消失的關鍵 第2張

三、想要激發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家長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
1.透過鼓勵和讚美,激發孩子內心的成就感
通常來說,同等條件下,內心的成就感比外部獎勵更加深入影響孩子。這主要源於孩子的自我比較意識,他們喜歡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父母的鼓勵和讚美會激發孩子內心的成就感,從而讓他們認可自己的努力,繼而爲了保持這種成就感而積極學習。
這形成了一個正向的循環:取得進步——孩子獲得內在成就感——從內心出發,繼續取得進步。與獎勵式育兒不同,孩子的動力不是與獎勵直接掛鉤,而是與內在的成就感聯繫在一起,這種內在的動力更加穩定。
2.順其自然,尊重孩子真正的興趣
家長的過度干預常常源於對孩子的過分重視。就像長跑一樣,外部獎勵就像比賽獎金,內在的驅動力就像運動員的堅定信念。家長不應該過度干預,而是應該給孩子足夠的空間,並以正確的方式引導。這種方式往往比過於強迫更加有效。
家長應該以激發孩子內在的驅動力爲目標,而不是過度依賴外部獎勵。透過鼓勵和讚美,激發孩子內心的成就感,同時要尊重孩子的真正興趣。這樣的育兒方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內在動力,幫助他們在成長中取得更好的發展。

爲什麼說“獎勵式育兒”要不得 德西效應揭祕 內驅力消失的關鍵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