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親子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家長的迴應都是錯的!

親子7.21K

簡要回答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對他媽媽說:“我不敢,我有點害怕!”

一 、前幾天去攀巖館
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對他媽媽說:“我不敢,我有點害怕!”
然後他媽媽說道:“這有什麼好怕的,勇敢點,你是男孩子,你看那上面還有比你小的孩子,還有女孩子。”
小男孩還是使勁搖搖頭,更小聲的說:“可我還是害怕!”
“算了,算了,你說你一個男孩子,整天怕這怕那的,那不要玩了,我們回家吧,以後你也不要再玩這個了。”說完就給孩子脫下身上的裝備。
看着小男孩離去的背影,我有點心疼他,這麼小的孩子害怕不是很正常嘛?
其實我身邊很多媽媽都說過自己家的孩子也會害怕一些事物:
@兜兜媽:我家小傢伙很怕黑,每天只要到天黑,他就形影不離的呆在我身邊,還怕打雷,怕鞭炮聲。
@小茉莉:我女兒很怕縫隙,只要看到有縫隙的地方,都覺得會有妖怪要冒出來。
@子君媽咪:不能看見動物,只要看見,不是躲就是哭。
怕陌生人、怕小動物、怕黑……其實這些害怕的情緒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然出現的心理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防禦機制。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塞爾瑪·弗雷伯格曾說:“沒有任何養育方法可以讓孩子完全體驗不到焦慮。人類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傷害和危險。許多恐懼都無法避免,而且,也無須避免。”
也就是說,害怕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類遺傳進化的結果。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家長的迴應都是錯的!

二、那些讓孩子害怕的事物
有研究發現:90%以上的兒童會有不同程度的害怕心理,在2~4歲的兒童中,有40%的人至少害怕一種東西,在6~12歲的兒童中有43%的人竟然有7種以上害怕的東西。
1、害怕本身可怕的事物
很多東西對於小孩子來說都是自帶可怕性質的,比如黑暗、巨響、一些面具、蠕動的蟲子、小動物、故事書裏形容的怪獸、動畫片裏看到的可怕形象等等。
2、害怕想象中的事物
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4-8歲的兒童處於主觀世界與物質宇宙尚未分化的混沌狀態,缺乏必要的知識,對事物之間的物理因果關係和邏輯因果關係一無所知,所以思維常是泛靈論的,即看什麼都是有生命或有意識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想象力開始大爆發,他們會把生活中看到的一切東西結合起來進行想象,形成各種各樣的事物,有可愛的,也有可怕的。
《媽媽是超人》節目中,賈靜雯女兒咘咘害怕掃地機器人,每當它靠近時,咘咘都快速跑到沙發上,並叫着要媽媽抱。
賈靜雯說,咘咘害怕這個掃地機器人,是因爲它自己動來動去,可能會創造出來一些恐懼的東西。
3、曾經糟糕體驗帶來的害怕
這個就很好理解了,軒軒剛出生的時候很喜歡洗澡,但是有一次我把她放進澡盆的時候,不小心手滑,她身體失重滑進澡盆。
在那之後好幾次洗澡的時候她都開始哭,蹬腳,不肯進澡盆。
4、父母造成的害怕
“你再不好好吃飯,大灰狼就把你抓走。”“再不睡覺,大花貓就會把你叼走。”
“你再哭,警察就把你帶走。”
這些話是不是很耳熟?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你覺得這是哄孩子的手段,但其實對孩子來說,他們會認爲這些可怕的東西就是真實存在的。
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就會很害怕它們的出現,從而心裏就留下了陰影。
還有一種就是父母吵架,生活在經常吵架的家庭,就像是身邊埋了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孩子會變得恐懼,不安,緊張……
徐靜蕾在一檔訪談節目中透露自己父母從小就特別愛爭吵,在那種經常充斥着爭吵的環境中,她的內心經常是崩潰的。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家長的迴應都是錯的! 第2張

三、當孩子說“我怕”時
你要怎麼做?
有時候小孩子害怕的東西,在我們大人看來是很正常的東西,但他就是害怕了,就是沒有辦法接受。
所以,面對孩子的“我害怕”,我們應該怎麼做?
1、接納孩子的害怕情緒
害怕就是一種很正常的情緒,不止孩子有,我們成人也會有,就像我,到現在還是很怕蜘蛛。
我們一定要接受孩子的這種情緒,不能用我們的認知去認爲孩子不應該有害怕的情緒,或者直接忽視。
當他說出害怕的時候,說明他在尋求幫助,希望得到你的幫助,所以,我們接到求助信號的時候,一定要重視起來,只有這樣,孩子才願意告訴你他的感受。
當然,我們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下你最怕的東西,讓孩子感受到這種害怕的情緒很正常,並不是丟人的事情,用平常心去面對它就可以了。
2、幫助孩子用適當的方法面對恐懼
美國兒科專家威廉·科爾曼曾指出:家長應該幫助孩子,直面讓他害怕的事物,並且客觀的進行處理。
“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是恐懼本身。”所以,戰勝恐懼的有效方法就是直面恐懼,這在心理學中也被稱爲“脫敏療法”。
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家長要有足夠的耐心,陪孩子慢慢去適應,採取適當的方法去幫助孩子。
節目《不可思議的媽媽2》裏,有一期讓媽媽們帶別人家的孩子,接受不同的挑戰。
葉一茜帶着何潔的兒子七寶去嘗試攀巖,七寶的第一反應就是怕高,並且往後躲。
葉一茜用鼓勵的語氣說:“我們先試一下好不好?你要相信阿姨。”
當七寶到達第一個高度時,葉一茜表揚他:“哇,你已經超過那兒了,七寶,你好棒!”
就這樣,葉一茜寸步不離給到幫助,還提醒他要注意的事情,七寶不僅勇敢的邁出第一步,而且也成功完成了任務。
3、千萬別說“這有什麼好怕的”
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害怕”時,第一句話都是“這有什麼好怕的”,即使是稍微溫柔的家長也會忍不住說:“不用怕,沒事的。”
《津巴多普通心理學》提出“負強化”的概念,就是透過否定,間接地把恐懼這種情緒強化了。
簡簡單單的一句否定,不會解決任何問題,可能會加劇孩子的害怕心理,甚至會讓他產生自卑的心理,“自己連這個都害怕?”
把“不要怕”換成“我陪你”“告訴媽媽(爸爸),你在害怕什麼?”這些更容易讓孩子放輕鬆,哪怕你當下只做了一個抱抱他的動作。
想起之前演員任素汐在《幻樂之城》的一個表演——《時光機》,視頻中小時候的她害怕打雷下雨,害怕牀下有東西。
在學校參加舞臺表演時,面對別人扮演的妖怪,因爲害怕,她丟掉手裏的武器,跑到後臺跟爸爸說“我怕”。
有些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可能會說:“這是演戲,大家都在,有什麼好怕的,快回去,老師同學們都看着呢?”
可小女孩的爸爸卻安慰抱抱她,並說:“沒事,爸爸跟你一塊。”就這樣,女孩在爸爸的陪同下完成了舞臺劇。
有了這次經歷,她不再畏懼任何困難,因爲她的爸爸和她一起找到了那個叫做“勇敢”的寶劍。
4、利用繪本幫孩子走出害怕的情緒
有些時候,繪本里的故事比我們說的一些“大道理”都管用,我們可以藉助繪本,陪孩子玩一些小遊戲
《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原價150元,現只需79元包郵到家。該系列共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每個主題後面都附有“給父母的話”,給父母們補充相應的兒童心理學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與孩子相處,解決育兒過程中的困惑,也適合幼兒園或幼教機構使用。

當孩子說“我害怕”時,90%家長的迴應都是錯的! 第3張
標籤: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