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七夕節的習俗

簡要回答

七夕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穿針乞巧、儲七夕水、種生求子、染指甲、迎仙等。

七夕節的習俗

七夕節是我國的傳統民間節日,相傳是牛郎織女相會的日子。在七夕節這天,各地都有不少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哪些呢?下面小編就來跟大家說說七夕節的習俗。

詳細內容

穿針乞巧,也叫“賽巧”,即女子比賽穿針,她們結綵線,穿七孔針,誰穿得越快,就意味着誰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稱爲“輸巧”,“輸巧”的人要將事先準備好的禮物送給得巧者。《西京雜記》說:“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具習之。”

七夕節的習俗 第2張

儲七夕水,“七夕水”亦稱“七月七水”,據說“七夕水”有神奇的功能,久儲不變、可以治療燙傷、去除瘡毒等。廣東、廣西一帶都有儲存“七夕水”的風俗,就是在初七早晨頭遍雞鳴之後,各家到井邊或者河邊汲水儲藏。民間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所以,人們在七夕這天早晨都要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後使用。據說在七夕夜,用米蘭花、茉莉花、玫瑰花等7種鮮花泡的七色花水來洗臉,能讓女人更美。

七夕節的習俗 第3張

“種生求子”是舊時習俗,在七夕前幾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層土,播下粟米的種子,讓它生出綠油油的嫩苗。或將綠豆、小豆、小麥等浸於磁碗中,等它長出敷寸的芽,再以紅、藍絲繩紮成一束,稱爲“種生”,藉以求子。南方各地也稱爲“泡巧”,將長出的豆芽稱爲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針,拋在水面乞巧。還用蠟塑各種形象,如牛郎、織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禿鷹、鴛鴦等動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稱之爲“水上浮”。又有蠟制的嬰兒玩偶,讓婦女買回家浮於水土,以爲宜子之祥,稱爲“化生”。

七夕節的習俗 第4張

染指甲系流傳在中國西南一帶的七夕習俗。許多地區的年輕姑娘,喜歡在節日時用樹的液漿兌水洗頭髮,不僅可以年青美麗,而且對未婚的女子,可以儘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數女子與兒童們,在節日娛樂中的一種愛好,也與生育信仰有密切的關係。

七夕節的習俗 第5張

廣東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裏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爲“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爲“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七夕節的習俗 第6張
標籤:七夕節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