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健康運動 > 旅遊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旅遊3.3W

中華鱘是底棲魚類,食性非常狹窄,屬肉食性魚類,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動遲緩的底棲動物爲食,在海洋主要魚類爲食,甲殼類次之,軟體動物較少。河口區的中華鱘幼魚主食底棲魚類蛇鯤屬和蛹屬及鱗蝦和蜆類等,產卵期一般停食。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華鱘和中華鱘園吧。

操作方法

(01)中華鱘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也是活化石。 中華鱘體型修長,體紡錘形,頭尖,頭頂骨片裸露。口下位,呈一橫裂。口前吻腹有2對須。體被5列骨質化硬鱗,背部1列,體側及腹側各2列。尾鰭爲歪形尾,上葉長,下葉短。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02)中華鱘適宜於在pH爲7.0~8.0的弱鹼性水中生活。當pH下降時,就意味着水中二氧化碳的增多,酸性增大,溶氧量降低,這對於要求較高溶氧量的中華鱘不利;當pH過高時,會使水中氨氮毒害作用加大,對於養殖中華鱘也不利。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2張

(03)在垂直游泳階段,魚苗有極強的趨光性。轉爲底棲後,趨光性消失。一般光照強度對仔、幼鱘的培育沒有明顯影響,但要儘量避免夏天強光直射水池而引起水溫的急劇上升,養殖水池上方要設定遮陽設施。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3張

(04)中華鱘爲洄游性魚類,棲息於大江河及近海底層。中華鱘雖然個體龐大,攝食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爲主食,偶爾吞食小魚、小蝦。中華鱘具有自己獨有的生活習性。它們繁衍生息需要往返於長江、大海之間,也就是說,中華鱘是典型的鹹水、淡水都能生存的洄游性魚類。每年夏秋,成羣結隊的中華鱘由回來了生活在長江口外的淺海域迴游到長江,歷經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擊,纔回到自己的“故鄉”金沙江一帶產卵繁殖。產後,待幼魚長大到15cm左右,這些“遊子”又攜帶兒女們,順流而下,旅居海外。

(05)中華鱘園中華鱘魚館(中華鱘園)位於宜昌市夷陵區黃柏河江心島,以展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鱘而得名。該園遊客可欣賞到享有“水中大熊貓”美譽的各種規格中華鱘,以及多達上十個品種的世界各國鱘魚,而且還可以看到灣鱷、揚子鱷、胭脂魚和種類繁多的熱帶魚及長江名特魚類。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4張

(06)中華鱘魚被譽爲黑色黃金。爲中國一級保護的水生動物,屬世界27種鱘魚之冠,它個體碩大,形態威武,長可達4米多體重逾千斤。鱘魚類的祖先在地球上已有1.4億年的歷史。鱘魚和骨髓(俗稱龍筋)有抗癌因子,素有“鯊魚翅,鱘魚骨,食之延年益壽、滋陰補陽”之說。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5張

(07)1982年,黨中央、國務院採納魚類專家的建議,指定國家有關部門審批成立了救護中華鱘的專業機構--葛洲壩中華鱘研究所。研究所每年向長江投放中華鱘規格幼鱘30萬尾以上。自1984年第一次人工繁殖以來,已累計向長江投入各種規格的中華鱘幼鱘444萬尾,放流大規格的胭脂魚種6500尾。葛洲壩中華鱘研究所在以保護中華鱘爲首要宗旨的同時,在國家法律政策充許的範圍內開展多種經營,1993年正式建立並對外開放了中華鱘園。中華鱘園地處湖北省宜昌縣小溪塔集錦路河心島上,佔地面積189畝。鱘園地理位置優越,機場、火車站、港口等近在咫尺。

(08)園內設鱘魚館、標本館、鱷魚館、水族長廊等。鱘魚館展示有古生物長江魚王——中華鱘,及美國匙吻鱘、俄羅斯鱘、黑龍江史氏鱘和最具生長優勢的雜交鱘。鱷魚館有國家一級保護的爬行動物揚子鱷、大型野生動物灣鱷;園內還有國家二級保護水動物娃娃魚、胭脂魚。“三峽漁村”可供遊人品嚐長江水產品。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6張

(09)毛澤東主席在批建葛洲壩之前,曾多次指示,建壩首先要考慮“三救”,即救魚、救船、救木。葛洲壩水利樞紐建成後,陰隔了中華鱘的迴游通道,爲了救護中華鱘,國家成立了專門救魚機構--中華鱘研究所。中華鱘園爲湖北省旅遊定點單位。中華鱘園幾經改造現已建成爲集環保、科普、教育、趣味性爲一體的綜合性的觀賞園。

中華鱘圖片|中華鱘園圖片攻略 第7張
標籤:中華鱘 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