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學習交流

韋編三絕的故事介紹

韋編三絕,本指孔子勤讀《易經》,致使編聯竹簡的皮繩多次脫斷。後用來比喻讀書勤奮,刻苦治學。出自:《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

韋編三絕的故事介紹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韋編三絕的故事介紹 第2張

孔子到了晚年,喜歡讀《周易》。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的,要寫許多竹簡,還必須用牛皮繩子,把這些竹簡便連在一起,平時捲起來放着,讀的時候就開啟。《周易》文字艱澀,內窄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這就是韋編三絕成語的由來。

韋編三絕的故事介紹 第3張

通常認爲,孔子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讀書勤奮用功。即使讀書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與質了。”

標籤:韋編三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