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學習交流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的傳奇一生。

操作方法

(01)馬相伯(1840-1939),原名馬志德,字相伯,晚號華封老人。生於江蘇丹徒今鎮江,中國著名教育家,震旦大學首任校長,復旦大學創始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民國高官于右任、邵力子爲其弟子。著作《馬相伯先生文集》。馬相伯先生12歲獨自一人入滬求學,入法國耶穌會辦聖依納爵公學(後改稱徐匯公學,今徐匯中學),繼入小修院、大修院,攻讀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哲學、神學、數理和天文等學科。清咸豐八年(1858年),全家從鎮江轉至滬定居。清光緒二年(1876年),因自籌白銀2000兩救濟災民,反遭教會幽禁“省過”,憤而脫離耶穌會還俗,從事外交和洋務活動,曾先後去日本、朝鮮、美國、法國和意大利等國。日本維新、高麗(朝鮮)守舊,在對照中使他深受啓迪,認識到國家富強之術,在於提倡科學,興辦實業。光緒二十五年辭官回滬。他深感“自強之道,以作育人材爲本;救才之道,尤宜以設立學堂爲先”,決定毀家興學。1903年2月27日馬相伯先生創辦了震旦大學,“震旦”一詞出自梵文,意即中國,在英語中,亦有黎明、曙光的含義。由此可見,馬相伯將震旦學院喻作旭日東昇,擔負着以教育開啓中國曙光的重任,必將前途無量。英、法文校名分別爲Aurora和L'Aurore。1905年春,法國天主教耶穌會試圖拿下震旦,將其變爲教會學校,以讓馬相伯“養病”爲由,委任法國神父南從周爲總教習,改變辦學方針,另立規章,學生大譁,摘下校牌,全體退學。馬相伯看到退學學生的簽名簿時,決意站在學生一邊,率一衆中國教員辭職離校,另圖他處。他誠邀熱心教育事業的張謇、嚴復、熊希齡、袁希濤等28人擔任校董,籌集復旦建校資金。兩江總督周馥也撥出官銀兩萬兩,並出借吳淞提督衙門作爲復旦的臨時校舍。1905年,耶穌會欲變震旦爲教會學校,以讓馬相伯“養病”爲由,委任法國神父南從周(Perrin)爲總教習,改變辦學方針,另立規章,學生大譁,摘下校牌,全體退學。馬相伯看到退學學生簽名簿時,老淚縱橫,決意站在學生一邊,並得張謇、嚴復和袁希濤等名流的支援,在江灣另行籌建復旦公學(今復旦大學),於中秋節(1905年9月13日)正式開學。馬相伯任校長兼法文教授,聘李登輝任教務長。辛亥革命前後,孫中山將他聘爲南京第一任市長,此時他以七十高齡了。沒過多久,南京撤銷設市。[1]馬相伯轉任江蘇都督府內務司長並代理都督,在北京曾代理北京大學校長,任北京政府政治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平政院平政等職。九·一八事變時,馬相伯已屆91高齡。他深感國難深重,爲救亡呼號奔走,發表《爲日禍告國人書》,主張“立息內爭,共禦外侮”。他親自揮毫作榜書、對聯義賣,共得10萬元,全部支援抗日義勇軍。1939年馬相伯先生病重之時憂國憂時之情更深。他說:“我只是一隻狗,只會叫,叫了一百年,還沒有把中國叫醒!11月4日溘然長逝。噩耗傳出,舉國哀悼。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的傳奇一生。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的傳奇一生。 第2張
復旦創始人馬相伯先生的傳奇一生。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