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職場理財 > 職場就業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簡要回答

“情緒是本能,控制情緒是本事。”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緒是一種潛意識的行爲,當遇到某件事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產生情緒。比如,當被指責的時候,有多少人坦然面對呢?可能嘴上不說,但心裏肯定不爽。存在潛意識裏的東西很難控制,就像你在清醒的時候可以屏住呼吸,可你在睡着的時候,就無法做出這樣的動作,而睡着時的行爲就是潛意識。所以,有些觀念一旦產生,很容被外界所幹擾,導致自己陷入“情緒牢籠”,進而影響自己的行爲方式。以下5種觀念一定要擺脫。

內心存在太多“一定”
每個人心裏都有許多的“一定”,但這也是陷入“情緒牢籠”的根源之一。這世上哪有什麼絕對的事情,隨着客觀情況的變化,事情會向着不同的方向發展。
有一個物理實驗,角度、力量完全固定,在客觀條件相同的情況下,發射質量相等球,它們最終的落點不會相同。
內心存在太多的“一定”,勢必會影響自己的情緒,比如,只要自己足夠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如果努力了沒有成功就會產生沮喪的情緒。
再比如,你的業績很好,可是爲了照顧落後的同事,把自己的訂單當着其他人的面分給同事,你認爲這位同事一定會感激,可這位同事很可能覺得丟了自尊,因此而記恨你。好心沒好報的結局使你情緒低落。
人們通常更傾向於美好的結局,所以忽略了事情的不確定性,一旦與自己的觀念相悖情緒就受到影響,歸根到底是因爲“一定”的觀念深入。
內心存在了太多的“一定”,當事情偏離時,潛意識的情緒就會上涌,如果能考慮到“不確定”,當出現偏離想法的時候,自然更容易坦然面對。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是非分明,搞清對錯
學生時代,這道題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模棱兩可的情況,可步入社會,進入職場就沒有那麼多的對與錯,黑與白,大多數情況下是“對與對”的較量。
小孩子在看影視劇的時候會經常問:“這個是好人,還是壞人?”可成年人的世界卻並非如此,大家立場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作爲客戶,覺得商品價格高,作爲老闆,覺得利潤低,誰都沒錯,只是在需求上尋找平衡點而已。
你認爲同事排擠你是同事不對,但很可能是領導的默許,或者授意,職場人的行爲準則是“趨利避害”,他爲了保住飯碗有錯嗎?
領導默許、授意,你以爲是自己能力強威脅到領導的位置,或許領導只是覺得你能力強,破壞力自然也大,所以,讓其他同事來制衡你,避免出現失控的局面。
職場上因爲立場不同,導致了任何事情都具有兩面性,如果非要分個對錯、是非,那不過是陷入自己設定的“情緒牢籠”中。
你不爽與他人無關,就像他人難過,你無法感同身受一樣。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第2張

試圖按自己的標準改變別人
人性總是承認自己容易,承認他人難,否定自己不易,否定他人簡單。不自覺地就會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的行爲。
更有甚者,試圖用自己標準改變他人,哪怕是“爲你好”,也是爲了滿足自己內心的某種需求。這就像狗要吃屎,你非要攔着,狗不會因此而感激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標準,或許你很成功,但不代表別人按照你的標準做就也能成功。
就像巴菲特的成功,研究的人不少,但哪怕完全照做就能成爲另一個巴菲特嗎?成功可以借鑑,但不能複製
同理,你的標準適合你來做,而不適用於所有人。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試圖改變他人,一旦與自己的標準相悖,就感覺不爽,不是掉入了“情緒牢籠”中又是什麼?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第3張

自己是對的,責任是別人的
職場上經常能遇到這樣的情況,某件事出現了問題,人們總是下意識會找許多客觀原因,我該做的都做了,XXX不配合我又沒辦法;我已經很努力了,但客戶不喜歡我有什麼辦法?
領導也可以這樣想:我把事情安排下去了,我要的是結果,出現問題我幫都幫你克服,你存在的意義在哪裏?
同事也可以想:我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我能配合都已經做了,超出本職的配合又沒有領導安排我,也沒人給我加班費。
你看好像大家都沒錯,但事情就沒辦成。如果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不要急於肯定自己,也別想當然的否定別人,而是依據現在的情況可以用什麼樣的辦法促成事情。
這時肯定會有人說:“賺的不多,想的不少。”可現實是事情辦成了,大家都開心,還能展現自己的價值,事情搞砸了,自身價值會縮水,還會影響自己情緒。
要明白“對”不是標準,“成”纔是結果。糾結在對錯,本身就是末本倒置,推卸責任並不能讓自己的情緒更好,甚至可能會引起更多的事情,導致情緒更加糟糕。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第4張

對自己對別人“雙重標準”
自己感冒了,覺得狀態不好影響工作效率,不如請假讓自己儘快恢復狀態,以便更好的工作;同事感冒了請假了,就覺得一點小病就請假,導致我工作量加大,真煩人。
自己事情存在失誤,會想着工作中誰還不犯錯了,知錯就改不就行了?而同事犯錯之後,這點小事都做不好,還要讓大家爲你愚蠢買單,又要加班,真是害人害己……
你看,相同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與發生在別人身上會着截然不同的想法。“雙標”幾乎是大多數人的常態,也無法避免。
存在“雙重標準”正常,但要有同理心,哪怕不能感同身受,也要嘗試着去理解,畢竟情緒是自己的,事情是別人的,除了讓自己心情不爽以外,又有什麼改變呢?
所以說,“雙重標準”也是影響自己情緒的根源之一,人都私心,勢必會更傾向於自己,但如果常備同理心,試着理解別人,雖然不會讓事情變得更好,但至少不會讓自己情緒因此而向負面發展下去。

行走職場,避免陷入“情緒牢籠”,需要擺脫這5種觀念 第5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