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簡要回答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古時候的一兩大約是1000到1500文。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在我國古代貨幣並沒有一個統一的單位,各個朝代都有所不同,特別是在秦漢以前。那麼下面我們來說說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詳細內容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2張

銀兩指一種以銀錠爲主要形式的稱量貨幣,始於兩漢,盛於明清,清又見有實,虛銀兩之分。實銀兩指實際流通的白銀,如銀錠等,其成色重量各地不同,虛銀兩則是一種記賬貨幣,雖有一定含銀量,但並無實物,如近代上海的“規元”,天津的“行元”,漢口的“洋例”等。虛銀兩隻用於記帳,實際支付時則需折算成錢元,1933年國民黨政府實行 廢兩改元后,銀兩停止使用。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3張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裏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一兩白銀、一兩黃金。這些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4張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 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5張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 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釐,後又增爲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6張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透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係,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準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上白米(石) 九錢五分、中白米(石) 九錢二分六釐、下白米(石) 八錢三分、白麪(斤) 九文、銀每兩換錢 一千文。“還有“據清朝 軍機處檔案記載, 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古時候的一兩等於幾文 第7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