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重陽節爲什麼叫敬老節?

重陽節又叫九九重陽節,九九與久久諧音,且九是數字中的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所以把這天定爲敬老節、老人節。

重陽節爲什麼叫敬老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在每年農曆的九月九日,是漢族的傳統節日,因《易經》中把“六”定爲陰數,把“九”定爲陽數,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節歷史演變

春秋戰國時期

重陽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戰國時期。戰國時代,重陽已受到人們重視,但只是在帝宮中進行的活動。

漢代

過重陽節的習俗漸漸流行。相傳漢高祖劉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呂后的謀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賈氏被逐出宮,嫁與貧民爲妻。賈氏便把重陽的活動帶到了民間。賈氏對人說:在皇宮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餌、飲菊花酒,以求長壽。從此重陽的風俗便在民間傳開了。

重陽節爲什麼叫敬老節? 第2張

三國時代

“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繇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晉代

陶淵明在《九日閒居》詩序文中說:“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這裏同時提到菊花和酒。魏晉時期有了賞菊、飲酒的習俗。

唐朝

重陽節被定爲正式節日。從此以後,宮廷、民間一起慶祝重陽節,並且在節日期間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

宋代

重陽節更爲熱鬧,《東京夢華錄》中曾記載了當時北宋重陽的盛況。《武林舊事》也記載有南宋宮廷“於八日作重九排當”,以待翌日隆重遊樂一番。明代,皇宮中宦官宮妃從初一時就開始吃花糕。九日重陽,皇帝還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覽勝。

明代

九月重陽,皇宮上下要一起吃花糕慶祝,皇帝要親自到萬歲山登高,以暢秋志

清代

明代的風俗依舊盛行

重陽節爲什麼叫敬老節? 第3張

20世紀80年

中國一些地方把夏曆九月初九日定爲老人節,倡導全社會樹立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風氣。中國政府在1989年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爲“老人節”、“敬老節”。

2012年12月28日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透過新修改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律明確,每年農曆九月初九爲老年節。

標籤:敬老 重陽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