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暴病卒于軍中

常遇春與徐達北征凱旋的路上,因爲天氣炎熱,常遇春重甲在身,到了晚上休息時,他不顧身上有汗,卸去盔甲,引發了中風。再加上歷年來征戰導致的傷病,常遇春的身體早已極度透支,加之行軍途中無良醫及時診治,導致了這員猛將的病亡。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號燕衡,南直隸   鳳陽府懷遠縣(今   安徽省   蚌埠市   懷遠縣)人。元末   紅巾軍傑出將領,明朝開國名將。

早年生平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民之家。青少年時期,不甘心於老死田間,因而隨人習練武術。家貧,無力支付學費,就以多出力幹些勤雜工換取學習機會。到長大成人之後,常遇春體貌奇偉,身高臂長,力大過人,學武有成,精於 騎射,各種兵器都能使用。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第2張

棄盜爲良常遇春成長的年代正值元末,階級矛盾已經激化,盜匪和起義軍蜂起。常遇春因不滿生活現狀,無法忍受飢餓的折磨,就投奔活動於懷遠、定遠一帶的綠林大盜劉聚。劉聚見常遇春有勇力,就讓他當什夫長,並引爲心腹。常遇春跟隨劉聚攔路搶掠,入宅爲盜。起初頗覺新鮮,既能大碗食肉,又能分得銀兩。數月之後,常遇春發現劉聚只知打家劫舍、四處搶掠,並沒有什麼打算或遠圖,他就萌發出脫離盜羣,另尋出路的念頭。 至正十五年(1355年)四月,常遇春隨 劉聚在 和州搶掠時正巧遇上朱元璋率軍攻 和州。常遇春早就聽人說過朱元璋仗義豪俠,很有作爲。他便利用在和州相遇的機會,裝成老百姓觀察朱元璋的行經。他親眼目睹了朱元璋平易近人,視士卒如弟兄的作風,也看到了朱元璋的部隊紀律嚴明,不害百姓的行爲。經比較他知道朱元璋是個做大事者,劉聚僅僅是個盜匪,不能與朱元璋相比。他當機立斷,決定在和州投奔朱元璋。 常遇春去投奔 朱元璋時,朱元璋的態度很冷淡。朱元璋問常遇春:“你是不是捱了餓,想到我的隊伍中找飯吃?”常遇春回答說:“我在劉聚手下打家劫舍,並不愁衣食,只是劉聚只知搶掠和盜竊,並無大志。我聽說將軍是位賢明智者,因此前來投奔,爲將來的前程願效死力。”朱元璋問:“你能跟我過江打仗嗎?”常遇春回答:“將軍指到哪裏,我願打到哪裏,渡江之日,願爲先鋒。”朱元璋見常遇春身材魁梧,體魄健壯,出語忠懇,就把他留了下來。從此,常遇春棄盜爲良。 鏖戰衢州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朱元璋攻取 金華後,派遣大將軍常遇春進兵攻取 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殺將而來,首先攻取了龍遊城。他在 戎馬倥傯間,還吟賦《龍遊道中》一詩以紀行:“策蹇龍遊道,西風妒旅袍。紅添秋樹血,綠長旱池毛。比屋豪華歇,平原殺氣高。越山青入眼,回首鬢須搔。”字裏行間,流露出英雄豪氣。 當常遇春率領馬、步、水三軍到達衢州城下時,但見城垣壁壘森嚴,固若金湯。常遇春率部在城下樹柵欄,建奉天旗,從陸上、水上將衢州6座城門團團圍住。常遇春又造 呂公車、仙人橋、長木梯、懶 龍爪等攻城軍械,“擁至城下,高與雲齊,欲階以登城”,他又在 大西門城下“穴地道攻之”。 伯顏不花的斤面對常遇春部的猛烈進攻,憑藉堅固的城垣,“以 束葦灌油燒呂公車,駕千斤秤鉤懶龍爪,用長斧砍木梯,築夾城防穴道”,雙方交戰激烈,常遇春久攻不克。 後來,常遇春以奇兵出其不意地突入,毀其所架之炮,攻圍甚急。元軍支援不住,遣使密約投降, 衢州路院判 張斌夜出小西門,迎常遇春大軍入城。這樣,元軍甲士萬人,才迅速崩潰。 常遇春攻取衢州城後,立“金斗翼元帥府”,設元帥和樞密分院判官,元朝在衢統治勢力遂蕩然無存。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第3張

大戰九華山常遇春率軍隊進駐 九華山時,適逢天旱無雨,士兵飲水困難。於是,他親自帶領將士在九華山下尋水,忽然在五溪橋南邊挖出了六股泉水,解決了部隊飲水的困難。這六股泉水是否爲常遇春所發現,無從查考。但是常遇春結寨 六泉口,大戰九華山卻是千真萬確的。後人有詩可證:偏仄旁 山行,溪流咽不嗚。何年留古砦,猶復說開平。 功升元帥勇猛敢戰,這是常遇春戎馬生涯的最大特點,並貫穿於歷次重大戰役。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軍渡江南下,在著名的 採石磯(在今 馬鞍山市之南、 長江東岸)戰役中,面對着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的嚴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亂箭揮戈勇進,縱身登岸,衝入敵陣,左右衝突如入無人之境,朱元璋即揮軍登岸,元軍紛紛潰退,緣江堡壘紛紛歸附。朱元璋乘勝率軍攻佔太平。次年三月,又攻佔集慶,改爲 應天府。集慶及其周圍地區的佔領,使朱元璋獲得一塊財富之區,爲在江南的繼續開拓和壯大奠定了基礎。這一階段的戰鬥,常遇春 鋒芒初露,立了頭功,開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由 渡江時的先鋒升至元帥。

常遇春是怎麼死的? 第4張

大破陳友諒據史料記載,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 朱元璋令常遇春與另一名大將 徐達率重兵鎮守 池州防備。 陳友諒統其兵衆,部署襲取池州。徐達偵悉陳友諒的行動,令常遇春率精兵萬人,設伏於六泉口。陳友諒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達率領守軍開城出擊,常遇春伏兵掩其後,大破陳友諒軍,斬首萬餘,擒捉三千,陳友諒 敗走江州( 九江)。 西征陳友諒,常遇春再立大功。陳友諒佔據上游,精兵大艦,雄心勃勃,是朱元璋開拓事業的主要威脅。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陳友諒率水軍數十萬 直取 應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龍灣與朱元璋軍展開一場惡戰。朱元璋以弱御強,便設計用伏,誘敵深入,常遇春奉命與 馮國勝率帳前五翼軍三萬人設伏,爲全軍主力。經過一場鏖戰,在 龍灣登陸的陳友諒兵,遭到常遇春、馮國勝伏兵的衝殺,死傷慘重,潰不成軍。正值江水落潮,龍灣水淺,陳友諒一百多艘鉅艦全部擱淺,朱元璋揮水陸軍並進,陳友諒大敗而逃。龍灣大捷,朱元璋轉危爲安,並壯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敵陣,戰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參知政事。 龍灣戰後的第三年,1363年,陳友諒以號稱六十萬大軍傾巢來攻,在 鄱陽湖與朱元璋軍進行了一場持續三十六天的決定生死存亡的水上大決戰。朱元璋先是派兵封鎖敵人的歸路,交戰中,陳友諒軍船大、堅固,但速度慢,朱元璋軍船小、速度快,操作靈活,兩軍相持,難解難分。一次朱元璋座船擱淺,陳友諒的大將 張定邊率船隊來圍攻,情況危急。常遇春奮勇當先,射傷張定邊,又用自己的戰船撞擊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脫離淺灘。戰鬥中常遇春奉命積極組織火攻,發揮小船優勢,乘風縱火,陳友諒的艦隊被燒得烈焰沖天,兵將損失過半,湖水盡赤。陳友諒率殘艦撤往 湖口,又受到朱元璋諸將的追擊和常遇春的迎頭堵截。陳友諒在混戰中被 流矢射中死去。這場決戰扭轉了雙方力量的對比,陳友諒覆滅,使朱元璋成爲羣雄中之強者。常遇春因功受賞,得金帛田地甚厚。不久,升爲平章政事。 這次戰役不僅恢復了皖南軍事要地太平縣,也使漢軍龜縮於武漢不敢再犯。論功行賞常遇春功勞最大。朱元璋誇讚他說:“當百萬衆, 摧鋒陷堅,莫如副將軍。” 常遇春當年設伏的地方就在今天九華山的大古嶺、鳳凰嶺一帶,並在百丈潭前留有詩文:赤汗透徵袍,何如孝隱高。結廬親冢側,只爲報劬勞。 攻取元大都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七月,常遇春先是隨徐達率軍攻佔廬州。接着,又與 鄧愈會合征服江西的 新淦、吉安、 贛州、南安等郡縣,嶺南韶州、南雄等地望風降附。第二年五月,常遇春又奉命與鄧愈率軍攻取湖北的安陸、襄陽;十一月與徐達率軍攻佔了泰州。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朱元璋以徐達爲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軍,率兵二十萬東征 張士誠。按照朱元璋的部署,徐達、常遇春的軍隊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張士誠的羽翼,平江(今蘇州)孤立無援,經過長達十個月的圍攻, 平江城破,張士誠敗死。常遇春以功 進封爲 鄂國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以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爲徵虜副將軍,率二十五萬大軍出師北伐。當時北方元朝軍事力量已經大大削弱,所以,徐達、常遇春出師三個多月,即平定山東。洪武元年四月, 明軍在洛陽的塔兒灣與元軍遭遇,常遇春單騎突入敵陣,麾下壯士從之,勇猛衝殺,在洛水之北擊潰元軍五萬,俘獲無算,史稱塔兒灣大捷。這一仗,佔領了河南和潼關,奪取了陝西的門檻,爲攻取元大都創造了極爲有利的形勢。 洪武元年(1368年)閏七月,徐達、常遇春率馬步舟師由臨清沿運河北上,連下德州、通州。元順帝攜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開平(在今內蒙古 正藍旗東)。八月二日,徐達、常遇春一舉攻佔大都,改爲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揮軍西進,攻取山西。與精銳的 擴廓帖木兒軍進行了艱苦的搏戰,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軍進攻陝西,元將 李思齊由 鳳翔奔 臨洮,力竭投降。元順帝乘 明軍主力長驅 秦晉之機,命丞相也速率軍向北平反撲,兵鋒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與 李文忠率步卒八萬、騎士一萬馳救北平,元軍聞訊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軍追奔千里,大獲全勝。爲了覆其巢穴,最終解除元軍對北平的威脅,常遇春又率軍徑取 元上都開平,順帝逃到 應昌府(又稱 魯王城,虎城,故址在今內蒙古 克什克騰旗西北達裏諾爾西)。常遇春奪取開平,全殲留守元軍,繳獲車萬輛、馬三萬匹、牛五萬頭。 病卒軍中

民間野史有傳,常遇春是被朱元璋害死的。這個傳說經不起推敲,九華山常遇春一時興起,差點讓朱元璋回到解放前,朱元璋都沒捨得殺他。再者常遇春死時政局還沒穩固,北元虎視眈眈想要打回中原,朱元璋不可能在正用人之際殺掉常遇春這員猛將,自毀自家還不穩固的後院。

另一個野史傳說也不靠譜,傳常遇春是被嚇死的。說常遇春的妻子無子嗣,而且善妒。朱元璋送給常遇春兩個貌美的宮女。常遇春稱讚其中一個宮女的手長得好看,第二天就收到了妻子送給他的禮物——那個宮女的手。這樣的結果讓朱元璋很生氣,便讓人殺了常遇春的妻子,並且烹了她的肉給衆臣子吃,常遇春也吃了。回去找不到老婆,才知道老婆被大家吃了,爲此嚇出病死了。

其實常遇春的妻子,是大將藍玉的姐姐。並不像傳說那樣沒有子嗣,她爲常遇春生有三男三女,而且長女還被冊封給了太子朱標爲妃。再者,常遇春的妻弟藍玉在朝廷中也是身居要職,朱元璋那麼精明的人,怎麼可能在政局還沒穩固之時,做出“烹悍婦”得罪大臣這樣的事?

真實的記錄是,常遇春與徐達北征凱旋的路上,因爲天氣炎熱,常遇春重甲在身,到了晚上休息時,他不顧身上有汗,卸去盔甲,引發了中風。再加上歷年來征戰導致的傷病,常遇春的身體早已極度透支,加之行軍途中無良醫及時診治,才導致了這員猛將的病亡,年僅四十歲。

常遇春死後,朱元璋非常悲痛,他不但爲常遇春哭靈,還把自己身上的龍袍脫下給常遇春蓋上陪葬鐘山下。朱元璋是很忌諱把龍袍穿在別人身上的,但他卻專門讓人給常遇春畫了一幅身穿龍袍的畫像。雖然有作秀給其他臣子的嫌疑,但是,從中也可以看出,朱元璋是真的很在乎常遇春。朱元璋追封常遇春爲翊運推誠宣德靖遠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諡日忠武,配享太廟。在與他出生入死的下屬當中,常遇春的待遇是獨一無二的。

標籤: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