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拼?

中秋節吃月餅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傳說月餅的名字還和楊貴妃有關。有一年中秋,月亮升起的時候,唐玄宗和楊貴妃在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吃着吃着,李隆基突然說:“這胡餅的名字太難聽。”一旁的楊貴妃爲了討皇上歡心,看着天上的明月,靈機一動說:“要不叫月餅吧?”李隆基龍心大悅,覺得這名字雅緻。從此胡餅就改叫月餅。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拼?

最早月餅一詞是出現在南宋吳自牧《夢樑錄》中,那時的月餅是菱花形的,和菊花餅、梅花餅、五仁餅等同時存在,並且是“四時皆有,任便索喚,不誤主顧”。可見這時的月餅,還不只是在中秋節吃。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拼? 第2張

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中秋節吃一種“宮餅”。慢慢流傳到民間,百姓們稱這種餅爲“小餅”、“月團”。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餅纔在民間逐漸盛行。當時心靈手巧的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作爲食品藝術圖案印在月餅上,使月餅成爲更受人民青睞的中秋佳節的必備食品。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拼? 第3張

清代,中秋吃月餅已成爲一種普普遍的風俗,並且月餅的種類也越來越多。京、津、蘇、廣、潮五種風味開始初具雛形。且圍繞中秋拜月、賞月還產生了許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狀元”:把月餅切成大中小三塊,疊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爲“狀元”;中等的放在中間,爲“榜眼”;最小的在上面,爲“探花”。而後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爲狀元,吃大塊;依次爲榜眼、探花,遊戲取樂。

中秋節爲什麼要吃月拼? 第4張

到了現代,我國月餅經過長期的演變和發展,花樣不斷翻新,品種不斷增加,地區的差異使品種外觀、口感、味道各具獨特風格我國月餅品種繁多,按產地分有:京式、廣式、蘇式、臺式、滇式、港式、潮式、甚至日式等;就口味而言,有甜味、鹹味、鹹甜味、麻辣味;從餡心講,有五仁、豆沙、冰糖、芝麻、火腿月餅等;按餅皮分,則有漿皮、混糖皮、酥皮三大類;就造型而論,又有光面月餅、花邊月餅和孫悟空、老壽星月餅等。而且得益於發達的網絡購物,想吃就可以隨時買得到,不再只限於中秋節。

標籤: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