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職場理財 > 職場就業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清朝男人的髮型是遵照滿人的習慣而來的,表示滿州人入主中原後,各族人對滿人的臣服.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操作方法

(01)這種髮型不能簡單的叫做"留辮子",而是剃掉前面的頭髮,將後面的頭髮打成辮子.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2張

(02)這是東亞民族普遍的一種習俗.蒙古族,在成吉思汗時代也是剃一部分,留一部分。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3張

(03)日本(和族)在明治維新以前,男子的髮型跟史書裏成吉思汗的髮型幾乎一樣,從浮世繪上可以看到.這種習俗跟南洋羣島鑿門齒的習俗可能是同一起源,是有意造成身體某一部分的殘缺,是一種成人禮.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4張

(04)辮連子" 金代時期滿族先人梳辮髮。金太宗天會七年(1129年),金太宗曾下旨,凡女真人皆留辮髮。至清代,滿族男人髮式未變,把前額至腦後的頭髮剃去一圈,將留下的長髮編成一條長辮子,垂於腦後。編辮時,在髮梢加綴三股線穗,編結髮中,爲辮梢裝飾品,稱爲“辮連子”,俗稱“練子”。隨着審美需求的進一步需要,又有了很具裝飾意義的“熟(絲)線練子”。如發短者,在辮梢續編三股假髮,以增辮子長度。辮根用粗線繩紮上。在辮子當中再編結三股辮穗子綴上,辮穗用黑色。這種髮式直到辛亥革命後,才逐漸改剃光頭。解放後,仍有極少數滿族老人留髮,如新賓鎮石碑村上堡的滿族李××,人稱李小辮,一直保留辮髮,直至故去。滿族人的這種髮式與當時漢族男子的總髮綰髻有很大區別。追本溯源,世代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間的滿族祖先,終年以漁獵、遊牧爲生,逐水草而居的粗獷生活造就了他們獨特的梳妝方式。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5張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6張

(05)滿族成年男子額前結短辮齊眉,腦後長髮圍顱盤環,這種髮式也是便於山林中騎射。16世紀末葉,滿族在關外起兵。努爾哈赤以十三副遺甲起兵建立了後金政權。連年奮戰,一些投降過來的滿族部落酋長和搶掠過來的明朝士兵紛紛歸附努爾哈赤。努爾哈赤爲了穩定軍心.明顯區別明朝降兵和投降界限,主張清兵統一發式,把前顱頭髮全部剃去,頭前部剃成半個月牙式,只留顱頂後頭發,在腦後編結成辮,長長的髮辮繞頸下垂。滿族人認爲髮辮是真魂棲息之所,視爲生命之本,在戰場上陣亡的八旗將士,其骨殖若無條件帶回,髮辮必將帶回故里,隆重埋葬,俗稱“捎小辮”。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7張

(06)公元1644年定都北京後,清朝兵民帶着這種髮式入關。清朝統治政權爲了在全國推行滿俗,三令五申地強迫全國軍民一律剃髮易服。強權之下,全國的髮式、服飾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滿民族長期騎射生活習慣所形成的剃髮、垂辮以及旗袍、馬褂、箭袖等遍及城鄉四野。滿族男人的辮子平時垂於腦後背上,辮根辮梢均有頭繩系扎。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8張

(07)靠出賣力氣吃飯的人若嫌幹活時拖辮礙事,也可以一輪一輪地盤於頭頂。清入關後,生活安定,經濟發展.對髮式的審美由實用轉向裝飾。以前適用於遊獵騎射牛活的髮辮,在確立了統治地位的清朝皇親國戚的生活中明顯地落俗了,於是,在統一章服制度的前提下,大興修飾髮式之風。男子定期剃頭,剃掉腦門兒和四周的頭髮,以露出靛青的前額,俗稱“剃圈和”。剃頭刀不大,但卻鋒利無比,據說最快的刀子,吹髮可斷。頭髮好者,又黑又密,辮子油光可鑑,拖於腦後,頗爲自豪。頭髮次的或者歲數大、謝頂禿圈兒的,小辮子若一根幹油條,背後一垂,大煞風景。於是,產生了專供男人使用的假髮:練子,即辮連子。將練子續進短小枯乾的真發中。練子是用真頭髮做的,長二尺三尺不等,越粗越長越黑者,價碼越高,反之,價則低。但練子僅可以遮遮醜,要想耀美排場,則只有用熟絲練子。

清朝人爲什麼留辮子? 第9張
標籤:辮子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