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爲什麼說戶外在國外要比國內的接受程度要高?

簡要回答

我們常常看到國外男孩和女孩約會經常會去一個露營,或者去戶外徒步登山。家庭性的露營出遊也很常見,很多家庭都是人手一個登山包,而中國戶外活動確是一個非常小衆的活動。情侶約會就是電影院、家庭週末有空就是帶孩子去逛商城。撐死了頂多在節假日出去周邊的一些旅遊景點走走。到了景區拍個照,買點紀念品什麼的。真正意思的戶外活動確很少。

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因素:過度去追求城市化。
國外普遍“好山好水好寂寞”,平時沒有什麼可以玩的,城市化程度沒有那麼高,很多真正的戶外環境(國家公園,州立公園,國家保護區等)離主要城市都很近,所以戶外運動和自然教育在西方家庭裏很普遍。很多年輕人從小家裏車庫裏就堆了亂七八糟的汽車野營的大帳篷,爐子,充氣牀墊等;有狩獵用的獵槍,弓箭和迷彩服;滑雪板;自行車;飛釣等等。家長也會玩這些,帶着小孩一起玩。同時,由於愛好者衆多,相應的開發等人文環境比較適合大衆進行戶外運動,且對自然的保護深入人心,很多戶外運動資源得以被愛好者們開發利用。週末就能開車去野外攀巖,滑個雪什麼的。
國內的城市密集,想找到一塊真正深入大自然的地方不容易。外加中國國家公園或省級自然公園系統沒有建立起來。就算有些地方有類似的公園,也被開發得不像樣子,建石階,修亭子,立假山,題大字,然後圈起來收門票。整成這個風格,再好的地方也糟蹋了。也是在近十幾年才慢慢開始有人玩真正意義上的戶外運動的。

爲什麼說戶外在國外要比國內的接受程度要高?

對於戶外運動的理解差異:認識戶外不夠深入
打個比方,之前小編早知乎上面看到一個問題:你是如何開始接觸登山並喜歡上這個運動的?答案裏有很多都是:爬泰山,爬華山這一類的“登石階”運動。戶外運動對於大部分民衆來說只限於:爬山,野營,徒步,漂流,飛索,蹦極等“景區”娛樂遊樂項目。大部分人對於戶外運動和喜歡戶外運動的人的理解程度,依舊停留在“哦!驢友啊!”的水平。
戶外不僅僅是高山露營,也可以是湖邊,海邊的行走。包括但不限於,徒步,越野跑,攀巖,抱石,探洞,潛水,滑雪,帆船,野釣,自駕露營,自行車,狩獵(國內很嚴)。。等等。。。
戶外運動這個概念在國內還沒有多長時間,需要慢慢積累沉澱,等文化形成了,大衆對戶外運動都有了正確的認識和擁抱的心態,戶外運動就會和像籃球,羽毛球,健身一樣成爲一種大衆化的生活方。

爲什麼說戶外在國外要比國內的接受程度要高? 第2張

戶外愛好者分佈不均及物質因素:
國戶外運動人口分佈最多是哪裏?
你猜.....對了。
北、上、廣、深。
我們的戶外運動就算從最早昆明登山探險協會創立開始算,也就30年不到。發展到目前這個份,並不差勁。
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的戶外運動從海外落地大陸,慢慢萌芽生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71元增加到25974,如果換成美元也就是不到3900。這麼點收入,就問你能買啥?除去教育、醫療、日常消費,再加上連8線城市都上萬每平米的房價,就問你能去戶外嗎?買個200塊的登山包都肉痛啊。如果拿那些歐美高收入國家和中國比,根本沒法比。爲什麼呢? 收入水平不是同一個檔次的啊。
除了身體素質差異、生活水平和錢多錢少等比較明顯的因素外,其實影響中國戶外發展的因素還有很多。
在中國比較務實傳統的觀念裏,大部分人都是按部就班地上學、工作、結婚生子。玩戶外就顯得有點不入流,浪費時間。在競爭激烈的職場環境和壓力叢生的社會環境中,大家都很努力地掙錢買房買學區房,爲孩子打算。等有了點錢很多人第一選擇是,消費享受,或者長遠一些的個人投資。玩戶外,在很多人眼裏大概是“花錢買罪受”。用我們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吃飽了撐”

爲什麼說戶外在國外要比國內的接受程度要高? 第3張

我喜歡戶外,但也要節制的去開發:
就小編的個人情感而言,我是是很支援中國的戶外發展的,但也不能操之過急,因爲不管是老驢,還是新手,在當前環境下,在沒有建立比較良好的戶外觀念之前,我不希望過多的人涌入戶外,這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是不可逆的。
哪怕是一些高難度的路線,隨着近年來驢友越來越多,也在遭受破壞,不希望那些美到不似人間的好山好水都被一些不講規矩不懂得欣賞保護的人給糟蹋了,中國人口實在數量過於龐大了,哪怕我們擁有如此廣袤的國土,如此之多可玩的地方,但一旦被開發出來,要承受的人流量也實在超出了這些自然環境能承受的範圍。

爲什麼說戶外在國外要比國內的接受程度要高? 第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