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爲什麼把事情沒辦好叫做“砸鍋”?

“砸鍋”的“鍋”最初指的是戲曲。人們把不同劇種的戲曲演員同臺演出的表演形式叫“兩下鍋”或“三下鍋”。因爲國人熱愛戲曲表演,所以戲曲行業的行話很快傳入民間,“砸鍋”開始用以形容戲曲演出失敗,戲曲演員遭遇喝倒彩的尷尬,後來漸漸地引申爲辦事不力,事情被搞砸的意思。

爲什麼把事情沒辦好叫做“砸鍋”?

“砸鍋”一詞源於戲曲行業,是戲曲界的行話。在戲曲表演中,經常出現不同劇種的演員同臺演出的現象,人們稱這種現象爲“兩下鍋”或“三下鍋”。這裏的“兩”和“三”指的是兩種、三種;“鍋”自然指的是戲曲。採取這種演出方式,並不是說各種戲曲雜糅在一齣戲中演出,而是各戲種獨立出演,保持自身戲曲風格,同臺不同戲。

在戲曲發展過程中,“兩下鍋”、“三下鍋”的現象是比較常見的。透過這種形式,曲藝藝人們可以相互吸收借鑑其他劇種流派的表演長處,完善自身的不足。因而,“兩下鍋”、“三下鍋”被視爲戲曲界技藝交流合作的一項重要手段。

不同於上述表演形式,戲曲界還有另外一種“兩下鍋”。它是將兩種戲劇風格融在一場戲劇中,即同一齣戲劇中,前半場用一種曲風演出,後半場用另一種曲風演出。像這樣的“兩下鍋”比較有名的戲曲有:京派名家梅葆玖與豫劇名家馬金鳳合演的《穆桂英掛帥》;京劇藝術家楊春霞與崑曲藝術家蔡正仁合演的《桃花扇》;京劇名家李宏圖和漢劇名家李仙花合演的《蝴蝶夢》等。因這種演出形式並不常見,所以,戲曲術語中又衍生出了“鑽鍋”一詞,指的是曲藝演員臨時替代別的演員出演其他戲種角色。

隨着曲藝被廣大國人接受,戲曲行業的一些行話也在大衆中流傳開來。“砸鍋”開始指曲藝行裏的戲劇演出不成功,戲曲演員被觀衆喝倒彩,後漸漸引申爲做事情失敗。如今,人們早已經淡化了它在戲曲中的內涵,而專指事情辦砸。

爲什麼把事情沒辦好叫做“砸鍋”? 第2張

標籤:砸鍋 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