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學習交流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

孔子家語【原文】孔子初仕,爲中都宰①。製爲養生送死之節,長幼異食,強弱異任,男女別塗,路無拾遺,器不雕僞。爲四寸之棺,五寸之槨②,因丘陵爲墳,不封、不樹。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諸侯則焉。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

譯文
孔子剛做官時,擔任中都邑的邑宰。他制定了使老百姓生有保障、死得安葬的制度,提倡按照年紀的長幼吃不同的食物,根據能力的大小承擔不同的任務,男女走路各走一邊,在道路上遺失的東西沒人拾取據爲己有,器物不求浮華雕飾。死人裝殮,棺木厚四寸、槨木厚五寸,依傍丘陵修墓,不建高大的墳,不在墓地周圍種植松柏。這樣的制度施行一年之後,西方各諸侯國都紛紛效法。
魯定公對孔子說:“學習您的施政方法來治理魯國,您看怎麼樣?”孔子回答說:“就是天下也足以治理好,豈只是治理好魯國呢!”這樣實施了兩年,魯定公任命孔子做了司空。孔子根據土地的性質,把它們分爲山林、川澤、丘陵、高地、沼澤五類,各種作物都種植在適宜的環境裏,都得到了很好的生長。
早先,季平子把魯昭公葬在魯國先王陵寢的墓道南面(使昭公不能和先君葬在一起,以泄私憤),孔子做司空後,派人挖溝把昭王的陵墓與先王的陵墓圈連到一起。孔子對季平子的兒子季桓子說:“令尊以此羞辱國君卻彰顯了自己的罪行,這是破壞禮制的行爲。現在把陵墓合到一起,可以掩蓋令尊不守臣道的罪名。”
之後,孔子又由司空升爲魯國的大司寇,他雖然設立了法律,卻派不上用場,因爲沒有犯法的奸民。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 第2張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今傳本《孔子家語》共十卷四十四篇,魏王肅注,書後附有王肅序和《後序》。《後序》實際上分爲兩部分,前半部分內容以孔安國語氣所寫,一般稱之爲《孔安國序》,後半部分內容爲安國以後人所寫,故稱之爲《後孔安國序》,其中收有孔安國的孫子孔衍關於《家語》的《奏言》。

孔子家語原文及翻譯 第3張

《孔子家語》一書最早著錄於《漢書·藝文志》,凡二十七卷,孔子門人所撰,其書早佚。唐顏師古注《漢書》時,曾指出二十七卷本"非今所有家語"。顏師古所云今本,乃三國時魏王肅收集並撰寫的十卷本,王肅,東海郯(今山東郯城)人,曾遍注儒家經典,是鄭玄之後著名的經學大師。他主張微言大意,綜合治經,反對鄭玄不談內容的文字訓詁學派。王肅雜取秦漢諸書所載孔子遺文逸事,又取《論語》、《左傳》、《國語》、《荀子》、《小戴禮》、《大戴禮》、《禮記》、《說苑》等書中關於婚姻、喪葬、郊禘、廟祧等制度與鄭玄所論之不同處,綜合成篇,借孔子之名加以闡發,假託古人以自重,用來駁難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