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母嬰教育 > 親子

孩子玩遊戲輸了發脾氣是輸不起嗎幫助孩子更具競爭力

親子2.66W

簡要回答

3歲多的小沐沐喜歡玩拼圖遊戲,但她總是要求家人陪她玩,不允許任何人比她先完成。一天,她的小姨陪她玩時,在沐沐還沒完成拼圖之前就悄悄完成了,結果小沐沐大哭起來。面對小沐沐的表現,沐沐媽媽擔心地說:“都說三歲看大,這孩子連這點小事都‘輸不起’,真令人擔憂。”許多孩子在輸掉比賽後會表現出情緒化的行爲:發脾氣、大哭大鬧,甚至有些孩子會消沉退縮,透過放棄來逃避競爭。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很多父母像沐沐媽媽一樣,不禁感到焦慮,擔心孩子無法適應未來競爭激烈的社會。

1.孩子輸了發脾氣是正常的嗎?
從成人的角度來看,“輸不起”常常被視爲一種貶義詞,指責一個人缺乏胸懷、格局不高。即使是成年人,又有幾個人喜歡輸呢?因爲在乎,所以在意,這是人之常情。
換個角度來看待孩子的情緒反應,對他們來說,他們還太小了。透過遊戲比賽來獲取成就感和安全感,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關注和肯定。而且他們還沒有掌握情緒管理的能力,更不懂得掩飾情緒,所以即使輸了大哭、發脾氣也是正常的表現。
可以肯定的是,在10歲之前,孩子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部分,也是積極進取心的內心需求。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與父母的教養方式密切相關。
2.“挖苦、訓斥型”父母
當孩子在遊戲中遇到失敗而感到沮喪時,這類父母可能會說:“輸了就輸了,有什麼大不了的,下次再努力嘛。”“一個男子漢,遇到這種小事,哭什麼哭啊!”他們認爲孩子即使輸了也不應該有情緒,總想以這種方式讓孩子能夠坦然面對失敗。
然而,即使是成年人,在面對挫折時,我們最希望得到的也是愛人給予的安慰和擁抱。
3.“包辦型”父母
這類父母會在孩子遇到問題時過度保護和干預,“寶寶,媽媽來幫你做”。當孩子穿不上衣服時,媽媽會一把奪過衣服,替孩子穿好;孩子吃飯弄得滿地都是,媽媽會張嘴喂孩子。
著名主持人白巖鬆曾經說過:"不但要教孩子如何去贏,更要教會他們如何漂亮地輸。"過度保護和干預孩子的生活,雖然減少了孩子因挫折而帶來的沮喪感,但也讓孩子失去了體驗成就感的機會。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生活即教育,應該給予孩子一些適應能力範圍內的挑戰,讓其去嘗試、去探索。當孩子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我們可以幫助,但不是替代。
4.“捧孩子”型父母
這類父母總是過分誇讚孩子,“寶貝,你真聰明!”如果孩子贏得比賽,父母會用這樣的讚美來表揚孩子。孩子會因此認爲自己贏得比賽是因爲“我很聰明”,因此他們可能會拒絕參加自己沒有經歷過或有一定難度的活動。
過度誇讚和保護孩子,雖減少了孩子面對挫折的沮喪感,但也讓孩子失去了評估自己的機會。作爲父母,應該注意激發孩子內在動力,讓其站在更高的視角。

孩子玩遊戲輸了發脾氣是輸不起嗎幫助孩子更具競爭力

5.“負能量”型父母
如果父母自身負能量爆棚,總是抱怨和逃避面對生活中的挫折,那孩子也會在不知不覺中接收到很多負能量,並在遇到困難時效仿父母的行爲,用抱怨和指責他人來應對困境。
因此,如果我們想讓孩子積極樂觀地面對逆境,父母必須注意自己的言行,成爲孩子積極的榜樣。
未來的社會是全球競爭的社會,當然要讓孩子做好準備,但並不是爭第一,也不是輸不起。
6.應該淡化不必要的比較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常常會用“比賽”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吃飯、整理玩具、穿衣服並不是爲了比賽,而是爲了孩子得到足夠、均衡的營養,讓家看起來更整潔,以及保暖等。應該教育孩子享受做事情的過程,而不是強調競爭。
7.應該對孩子進行正確的評價
如果父母經常用“你和別人比怎麼樣”來評價孩子,孩子就會以別人的成績和能力作爲衡量自己的標準。應該注意激發孩子內在動力,讓其從更高的視點看待自己。
8.在競爭中學習合作
在現今高度社會分工的時代,團隊合作是社會、公司甚至項目成功運轉的關鍵。我們應該培養孩子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和合作能力。集體型體育運動是鍛鍊這些能力的好方式。
適當的競爭對孩子是有好處的,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競爭。我們應該教導孩子客觀評估自己、目標和困難,並調整策略。當孩子在競爭中發現自己有提升空間,並願意努力提高時,這樣的競爭是有益的。應該培養孩子正確認識自己、評估自己的能力,教他們學會管理情緒,在面對困難時專注於解決問題。這樣的成長型思維纔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孩子玩遊戲輸了發脾氣是輸不起嗎幫助孩子更具競爭力 第2張

沒有人不在乎輸贏,只是那些內心強大的人懂得如何應對失敗,將失敗轉化爲讓自己更強大的機會。作爲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成長型思維,幫助他們理解努力的價值,不僅能幫助他們打破對自己和事物的看法,還會爲他們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孩子玩遊戲輸了發脾氣是輸不起嗎幫助孩子更具競爭力 第3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