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知百科網

位置:首頁 > 智慧生活 > 生活常識

爲什麼吃馬肉的比較少?

吃馬肉比較少的,其實很大大程度與“味道”有關。馬肉味甘酸,很多人感覺口感“發柴”,它的各項成本支出都要比豬、牛、羊要高出不少,並且馬在古代是地位是首居上層的,如果不是逼不得已,即將餓斃的情況下是絕對不會宰馬充飢的。

爲什麼吃馬肉的比較少?

馬肉與牛、羊、驢同爲食草有蹄類動物,但卻沒有像其他肉一樣,成爲“主流肉類”,甚至還落了一個“臭”的名聲。從客觀的角度上說,馬肉之所以有如此地位,很大程度與“味道”有關。 馬肉味甘酸,性寒,很多吃過馬肉的朋友,對其第一個評價就是“發柴”,因爲馬的運動量大,所以整體脂肪含量較少,肌肉纖維粗糙,很多人對其味道和口感難以接受。 所以在內陸地區,無論是銷售還是食用馬肉,都是非常少見的。

爲什麼吃馬肉的比較少? 第2張

俗話說“鐵打的騾子紙糊的馬”,馬兒的生長環境太過嬌貴,再加上體型較大,養殖難度也會相應的增加,所以只有在廣袤的邊疆草原中,纔會看到大量養殖的馬匹。 並且母馬懷孕一次要300天左右,基本是一年才生一胎小馬駒,如果強制進行規模化養殖,它的各項成本支出都要比豬、牛、羊要高出不少。 如今都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養馬賣肉”的性價比之低可見一斑。

爲什麼吃馬肉的比較少? 第3張

古人有言:馬者,兵甲之本,國之大用。 自古以來,只聽說過“殺豬宰雞,殺牛宰羊”的,還沒聽過客人一來就“宰馬”的。 一匹馬兒培養不易,無論是駝資載物,還是征戰交通,幾乎都離不開馬匹,作爲戰略資源,馬的地位自然也是首居上層。 即便打仗之時,也是在逼不得已,即將餓斃的情況下,纔會宰馬充飢。 與老祖宗告誡的“燕子肉發酸”一樣,久而久之,大家便對其敬而遠之了。

爲什麼吃馬肉的比較少? 第4張

我們中國一直都是一個文明古國,所以歷史非常悠久,有上下五千年歷史,在古代的時候馬愛一直被作爲軍需物資,只有軍隊才能掌控平民,人家很少有養得起馬也只有一些王公貴族才能夠用到馬,不過馬的數量因爲比較少,所以特別金貴,而且馬在我們中國也一直都是吉祥的象徵,關於它的成語有馬到成功一馬當先等等,所以對於古代人來說是不可能吃這種吉祥物的。

標籤:馬肉